全球欺诈包装:产品来自哪里 真的 来自哪里

一个关于产品究竟在哪里制造的有趣案例。
这对于海关申报、'制造于'标识或产地标识尤其重要。

眼镜的例子:

  • 框架:在中国制造。
  • 镜腿:在阿根廷组装。
  • 镜片:在加拿大安装。
  • 最终组装、测试、调整:在波兰。

现在的问题是:
这副眼镜被视为 制造的地方?

根据国际贸易规则——例如欧盟关税法规或世贸组织的规定——一个国家被视为原产国,前提是最后一次经济实质性加工发生在该国。

您当前正在查看来自占位符内容 YouTube。要访问实际内容,请点击下面的按钮。请注意,这样做将与第三方提供商共享数据。

更多信息

在这种情况下,可能是波兰, 如果:

  • 最后的实质性变化发生在那里的话(例如调整或个性化),
  • 眼镜在那里准备就绪(质量保证),
  • 并且这些工作超出了纯粹的物流或最小加工。

然而,如果在波兰的活动仅是表面或次要的,加拿大甚至中国可能被视为原产国——这取决于海关当局的评估。

重要的是要知道:

  • ‘制造于’的标识受国家法规的约束。在欧盟,‘制造于德国’例如并没有明确规定,但通常根据原产地原则进行解释。
  • 对于海关目的(例如进口关税),原产地是决定性的——并且必须可证明。
  • 企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,例如通过供应商声明或EUR.1文件。

问题在于:

标签上所写的往往不是全部真相。它常常反映复杂的供应链、经济利益以及对法规的灵活解释。

戴着金色显眼眼镜的印度女性

总而言之,可以说:

这副眼镜是全球欺诈包装的典范:

全球生产,分阶段组装,按照规则贴标签——对消费者几乎无法理解。

“制造于” 看到,想到的是明确的来源。

现实?四大洲的拼图——带有一个承诺丰富但信息匮乏的标签。你怎么看?

戴着大而独特眼镜的波斯女性